全国首期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管理培训班成功举办k1体育十年品牌
k1体育“五一”假期前,4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登山协会主办的2024全国首期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管理培训班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赛事运营公司、体育协会以及相关方面的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体育赛事活动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落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服务、引导、规范”国内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提高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竞赛组织管理水平和运营管理能力,提升办赛水平,中国登山协会精心筹备并成功举办了本次培训班。
培训内容包括:山地户外运动概论、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发展历程、户外运动安全理念、赛事组织与管理政策解读、赛事后勤保障、赛事风险管理(含安全监督)、赛事医疗与救援、赛事传播、如何商业化一项户外赛事等。
学员通过培训,能了解国内外开展的山地户外运动竞赛项目和体系,熟悉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各项赛事办赛条件和申办流程,熟练掌握赛事组织运营操作办法,了解赛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传播山地户外运动、保护户外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发展,以马拉松为代表的一大批体育项目积极开拓市场,吸引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山地越野跑赛事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包括:盲目追求大规模、长距离、高难度,运营公司及执行团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赛事操作执行不规范,以及商业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等。
2021年10月,为做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活动管理,促进山地户外运动健康发展,中国登山协会先后公布了山地越野赛、山地户外多项赛、登山赛等一系列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
2023年1月,为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推动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许可制度落地生效,进一步提升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的管理水平,保障体育赛事活动参与者的人身安全,促进体育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健康委、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发布了《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
《目录》将潜水赛事活动、航空运动相关赛事活动、登山相关赛事活动、攀岩相关赛事活动、滑雪登山赛事活动、汽车摩托车相关赛事活动等6大类18个小项的赛事活动列入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并对纳入《目录》的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名称以及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
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部副主任史芸表示,此前,中国登山协会举办的山地户外运动相关培训主要是裁判、技能方面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山地户外运动技术人才,推动了山地户外运动快速发展。2021年以来,以新修订的《体育法》为核心,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目录(第一批)》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赛事运营公司、体育协会以及相关方面的人员亟需学习、掌握、运用,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管理培训班应运而生。
本次培训讲义在山地户外运动裁判员培训班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延伸,增加了竞赛组织、后勤保障、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内容,并将医疗、救援等安全方面的内容独立出来进行重点学习。
接下来,在成功举办首期培训班的基础上,将进一步细化各方面的内容,面向体育行政部门和赛事运营公司推出更具针对性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管理培训,做到平安办赛、安全参赛、科学管赛。
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张志坚主讲“山地户外运动概论”,将“山地户外运动”定义为在山地自然场地中开展的体育活动,是一个门类众多、层次齐全的体育运动项目群,可以吸收接纳各种层次、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的人群,其内容和形式是动态的、发展的。
山地户外竞赛的特点是非标准型竞赛,基本形式包括探险类、挑战类和休闲(健身)类三种,其中包含的探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递减。探险是在科学指导下的探索行为,一定有“险”,即不安全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探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安全的行为,但要用科学方法尽可能地去除不安全的因素。
同时,山地户外运动中的探险因素与成就感呈正相关关系,探险因素越多,成就感越强,对参与者的吸引力越大。因此,正确处理成就感与安全的关系,就成为山地户外运动中把握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次培训班讲师代新华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专业委员会常委、山地户外运动国家级裁判员,他从2000年开解接触户外运动,2001年成立户外俱乐部并开始组队参加户外赛事;2009年参加了中国登山协会举办的全国首期户外裁判员培训班,开始参与裁判工作,从普通的户外裁判员逐渐成长为裁判长、总裁判长,长期从事户外裁判和安全监督方面的工作。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他主讲户外运动安全理念、山地户外运动赛事风险管理(含安全监督)方面的内容。在他看来,本次培训班是从赛事组织管理人员的角度,自上而下全面了解赛事组织管理框架,掌握赛事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布,了解整个赛事的风险点,将安全牢牢掌握在赛事组织管理人员手中;在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意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争取主办方满意、群众满意、运动员满意、媒体满意。
本次培训班讲师何勇是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专业委员会委员、山地户外运动国家级裁判员,他主讲的内容是山地运动赛事医疗与救援。在他看来,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医疗救援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对于竞赛组织来说,执行流程要规范,步骤要清晰;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得到救助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高效的医疗救援流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伤者生命安全。作为赛事的执行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急救意识,根据比赛特性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紧急情况发生,为赛事的顺利举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根据体育总局等七部门发布的《目录》,高危险性登山相关赛事活动包括山地越野赛事活动(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指标:①有海拔3500米以上的路线;②有夜间赛程安排;③距离超过42.195千米。)、山地多项赛事活动(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指标:①有海拔3500米以上的路线;②有夜间赛程安排;③需要使用绳索装备、上升/下降器械等专业技术装备;④距离超过42.195千米。)、户外拓展赛事活动(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指标:①使用专业技术装备;②设置有距离地面2米以上的项目。)
体育总局印发的《关于做好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则明确了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管理范围和对象。符合列入《目录》中的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名称和条件的,必须按照《体育法》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的许可对象是指《目录》所列赛事活动的组织者,由组织者提出许可申请。
随着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许可制度落地生效,赛事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合法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次培训班有近一半的课程与赛事组织管理直接相关,包括赛事组织管理政策解读、竞赛组织、后勤保障等。
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部赛事主管曹威主讲的内容是赛事组织管理政策解读,他从赛事组织概述、赛事组织基本流程、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管理范围和对象、高危险性体育赛事许可条件及申请材料等4个方面详细讲解了赛事组织管理人员要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具有指导意义和实操作用。
本次培训班讲师宋凯是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资格山地户外教师,他主讲的内容是竞赛组织,包括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活动相关活动和会议、赛事功能区设置要求等。
本次培训班讲师倪斌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资格山地户外教师,他主讲的内容是后勤保障,包括后勤分类、后勤内容、工作流程等3个方面。后勤是指后方对前方的一切供应工作,是为各单位职能活动正常进行而提供的以服务为主要目的工作。在倪斌看来,山地户外赛事中竞赛保障、服务保障以及安全保障共同构成了户外赛事的后勤保障系统,是户外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也是山地户外赛事科学管理的要求。
这是赛事组织管理人员,尤其是赛事运营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本次培训班特邀新浪体育前总经理、《赛事金矿》一书作者魏江雷主讲“如何商业化一项户外赛事”。他围绕“怎样才能通过比赛赚钱?”这一问题,从体育产业的核心资产,中国的赛事、尤其是群体赛事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中国的赛事不赚钱?什么是体育赛事的核心资源?群体赛事和职业赛事商业化的本质不同,新浪5人制足球“足金联赛”的赛事商业化,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和变现等方面阐述了赛事商业化的核心逻辑,为学员们组织管理山地户外赛事带来了新颖的角度和深入的思考。
在他看来,赛事选择的前提是明确自身的核心资源,认清自身优势和资源、选对赛道、做对的事。他总结新浪5人制足球“足金联赛”的成功经验为“三化三道”:产品化思维打造赛事、互联网化思维建设赛事、职业化投入运营赛事;运营国际化通道、球员职业化通道、赛事商业化通道。
本次培训班学员胡洁来自成都体育学院,她表示,她的大部分赛事经历都和攀岩有关,从开始做副裁判长、裁判长,到主管裁判,需要思考的问题、协调的部门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的同时,也意识到在赛事组织和管理上认知和经验的不足,因此非常珍惜此次学习的机会。虽然项目不同,但正如代新华老师所说,户外是面,项目是点,从点和面不同的角度切入,会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通过本次学习,她在赛事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各部门的协调,以及赛事的商业化运营等方面收获最多。
4月26日,60名学员全部通过考核,获得中国登山协会颁发的《山地户外赛事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证书》。
本次培训由中国登山协会主办,北京多棒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文、图/卢明文)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